2010年8月4日 星期三

[影評] 被出賣的台灣 Formosa Betrayed


百年以前,連雅堂(連橫)的父親連永昌先生對他說:「汝身為台灣人,不可不知台灣事。」這句話,日後促成了<台灣通史>一書的誕生。百年以後,我們藉由《被出賣的台灣》這一部電影,更了解了台灣的歷史。

Formosa,葡萄牙文「美麗之島」之意,該名稱始於16世紀,約在西元1557年。環顧台灣歷史,一直是被外族所統治,自荷西殖民以降,歷經明鄭、清領、日治,一直到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、日本戰敗,台灣正式被中華民國所接收。而在1949年,中華民國政府戰敗遷台,國內及國際政治局勢一直演變至今。

回到電影本身。儘管製片刁毓能(Will Tiao)所寫的劇本不錯,並且在片中也擔任重要人物Ming的演出,整個故事的講述與時間軸的安排也還算可以,但是選角就可惜了。蹩腳的國語實在令人不忍卒聽。不是美籍華僑的口音(如:楊紫瓊)就是泰國華僑的口音,聽起來很好笑也很悲哀。好笑的是真的很不標準,一聽就不是台灣人講的口音,有的時候還會捲舌,十足北京腔;悲哀的是為什麼不選台灣人來演出?或者,為什麼不找台灣人來配音?身為製片,刁毓能你實在失職!虧你的父母還是高雄人,這樣蹩腳的口音你忍受的了嗎?

我不知道當初要拍片的時候為什麼不選擇在台灣拍攝。台灣是個民主法治的國家,對於有人要來台灣拍攝關於台灣歷史的電影,於情於理,應該都不會禁止才是,只是有可能協助拍片的行政效率慢了點(高雄除外)。考慮到政黨因素,若在2008年之前拍片,應當不會有太大阻礙;若在2008年之後才開拍,若不是執政黨政府阻撓,就是想要便宜行事,才選擇在泰國拍攝。即便如此,若是懷抱著揭露真相的偉大情懷,就應該堅持到底,實地拍攝才是!時間不應該是重點,除非是為了票房。然而若真是為了票房,何不貼近台灣人民內心?用的一堆蹩腳國語,看的好像是別人國家發生的事情,又怎能激起共鳴!何況,劇本的內容是由高雄事件(1979)、林家血案(1980)、陳文成謀殺案(1981)、劉宜良命案(1984)所共同組成,就一個歷史的陳述來看,太複雜了!如果不明究裡,還會以為電影裡的故事是一連串單一事件的演繹,如此一來恐怕扭曲了還原歷史的原義!

此外,在高雄首映前的一段小訪問,刁毓能本人還表示:「怕不能在台灣上映。」聽到真是令我傻眼!這一個訊息可以有兩個解讀:其一是真的有受到打壓,其二是刁毓能本身還活在過去父母的白色恐怖陰影底下,不認同台灣的民主自由,認為還是戒嚴時代。不管真相如何,蹩腳的國語都顯示了導演以及製片的不用心,而在這裡更要嚴厲的指責製片(因為他有能力影響這一切)。

到底是誰背叛了台灣?我認為Formosa Betrayed這個片名下得真好,夠聳動,但不符事實。雖然到後來會覺得是美國背叛了台灣(或者說電影故事中美國相關官員),但是我認為背叛一詞不適用於任何一方:不管是蔣介石政權,或者是美國。蔣介石政權畢竟是外來客,就像歷史上歷來統治台灣的各家勢力:荷西也好、明鄭也好、清朝也好、日本也好,大家都是外來客,根本就不是自家人。不是自家人,何來背叛之說?美國更不用說了,它是完全的外人,是派FBI來「觀察」案件的,不是來「調查」的。背叛往往發生於最親密、最信任的人,外來客怎麼可能會有什麼親密、信任?台灣是個寶島,大家都是來挖寶的,誰會跟你搞親密、搞信任?只有壓榨、搜刮而已。

雖然全片仍是以美國人的觀點來看台灣,加上了編劇本身有點矯情或一廂情願的對白內容(國防部將軍最後對男主角講的那一段),但仍要稱許美國是一個自由的國家!它可以讓他的子民有所省思,在言論方面可以自由的批評政府,甚至拍出一部電影來(美國批評政府的電影不少)。而對於拍片團隊的努力我也表示敬意,至少讓台灣在國際上更被認識了,也喚起了台灣人民的記憶:過去是多麼的痛苦,自由民主得來不易,要格外珍惜。

到底是誰背叛了台灣?逝者已矣!但是如果身為台灣人的我們不再為自己的自由民主權利發聲,等到失去的時候再來驚覺是自己背叛了台灣,那真是會後悔莫及!

《被出賣的台灣》官網:http://www.formosathemovie.com/

3 則留言:

mei 提到...

您好,剛好路過此地
我之前也一直覺得奇怪,為何此片不在台灣拍攝。後來,在Taipei Times一篇刁製片的訪問中,看到了最後選擇泰國而非台灣拍片的原因。連結:
http://www.taipeitimes.com/News/taiwan/archives/2010/07/31/2003479274

長毛怪 提到...

有種就把那些interview的台灣演員還有那些國民黨的立法委員的名字講出來啊,不過無論式在台灣或是在泰國拍的,這是部爛片無庸置疑,我真後悔花260塊買電影票,還不如捐家扶,我靠!

張國豐 提到...

從電影的角度看,真的是大爛片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