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我近期看的第二部覺得很好看的台灣電影了(上一部是:<聽說> Hear Me)。
故事發生在一間咖啡館裡,店裡除了賣咖啡甜點,還兼營以物易物。其實交換東西也不是什麼新的創意,開咖啡店也不是什麼新型態的夢想,但是兩者結合起來,加上一些陰錯陽差的笑點、動人的故事、鮮明的人物刻畫以及好聽的配樂,就成就了這一部令人看來舒服又莞爾的電影。
我們都聽過一個外國人由一根迴紋針換到一棟房子的故事,因此對於本片裡的交換結果或許也有所期待。交換的開始從一堆朵兒前同事所送來的「開店賀禮」開始,古靈精怪的妹妹薔兒堅持這些東西只換不賣,而且還有所堅持:拒絕A換成B,然後B又換成A。電影裡說得好:交換是對於物品「心理價值」的評估。只要你覺得值得,那就換了吧!奇妙的是什麼東西都會有人想要:從泰文食譜到舊照片、沒有燈泡的檯燈,統統可以交換;交換的範圍也從一開始的以物易物進化成勞務(清水溝、唱歌、講故事),但就是堅持不賣錢。薔兒交換的最終目標是骨瓷杯具以及一輛車,但是最終只換到了一輛車。對此,朵兒說:「事情不會都照著你的意思走。」這樣豁達的人生態度,或許是我們該學會的東西。
母女三人的對話提供了本片主要笑點,從按腳到洗頭,吃東西到搭計程車,做媽媽的總是對於自己兩個女兒的事業提出嚴厲的批評。旁觀者清,媽媽對於女兒事業的批評恰好也適用到提供服務的商家身上,因此雞同鴨講的錯置令人覺得特別好笑。而對路人的訪問正好反映了大眾對於一件事的看法:一定會有左右不同的意見,沒有誰好誰壞。
故事的來源來自於兩個地方:一個是經歷,一個是想像。空服員佩服於薔兒的故事,卻不知道她的故事都是想像出來的;而群青的35塊香皂,各自代表了35個地方的不同經歷,每一個去處,都是一個故事。想像也好,經歷也好,都是故事的來源。想像無遠弗屆,經歷刻骨銘心,愈嚼愈有味道。儘管群青的情書伴隨著朵兒的35張畫寄來,最後朵兒還是選擇去旅行,雖然去的是群青去過的那35個地方(或者有其他的選擇呢?),但是,她想擁有自己個故事,想要跟別人交換。
這是一部看起來非常舒服的電影,有兩個漂亮的女主角,好聽的配樂,好玩的故事,再加上很多很多的想像。其實人生就是不斷的交換,用時間交換,用故事交換。你想要換到什麼呢?(其實,交換是朵兒最先開始的呢!她換了一堆海芋不是嗎?XD)
<第36個故事>官網:http://www.taipeiexchanges.com/#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